新闻浏览>>行业新闻

发表日期:2020-12-16  作者:中国科学报


突破技术“制约”

  “光纤测井是油气井测试的发展方向,但其技术难度极高,国外只有少数油服公司掌握。”李清宇说,国外公司的单井服务费约100万美元,且只提供软件解释,不销售软件。

  数据送到国外后,一两个月后才能出结果,还要收取总服务费的40%。而光纤测井设备、现场施工都由中国提供,测试期间仪器损失、施工失败及环境污染等全由国内公司负责。更可怕的是,国内油气井地质情况及单井产能等重要数据也完全被国外掌握,对国家油气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大与国外合作研发过类似软件,此后不断深入研发,目前该软件处于测试阶段,不仅有望打破国外光纤测井的技术垄断,更能有效保护我国油气井数据。

  “大庆油田将我们软件与国外软件进行对比,发现我们的软件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模型上,均已超过国外软件。”卢德唐说,“比如康探1井,国外软件和我们软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试产期间的产量证实了我们软件的正确性。”

  该团队已4次获省部级一等奖及国家奖,研发的系列油气勘探开发大型软件及设备在国内外油田得到广泛使用,其中全球井场数据采集、传输、解释一体化平台是中石油“十二五”十大工程利器之一,试井分析等软件仅大庆油田每年处理3万多口油气井测试数据,还承担所有致密油开发井动态监测分析。在新疆油田,承担近6年的所有探井储量及产能评价,为新疆发现10亿吨级页岩油作出重要贡献。

瞄准油气行业迫切需求

  “以前是跟着国外做,现在更针对中国的油藏区块,专门进行研发。”李清宇说,“最近我们研发了国外没有的‘停泵压裂分析软件’,直接利用泵车上的压力就可以分析油气井压裂后的裂缝形态。”

  几年前,新疆发现一个新型油藏(缝洞型油藏),这种油藏能稳产多年,用国外软件解释后发现结果完全对不上,中石化公司找到中国科大,专门针对缝洞型油藏进行了4年研发,形成一套专用软件交付使用。

  “我们对中国重要区块都进行了定制,技术适用性很好,得到了现场专家的认可。”李清宇说,“我们要想立足中科院、立足中国科大,保证实验室良好运作,为国家重大需求多做点事。”

4/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